DEAT 會員大會勾勒平台新經濟未來 產官學齊聚共議 AI 政策願景
-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 DEAT
- 8月1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數位發展部黃彥男:平台經濟驅動價值鏈重塑 產官學應攜手推動創新治理
簡立峰 X 陳立人重磅對談 軟體與機器人成為內需新核心、平台連結全球人才與資本
【2025 年 08 月 01日】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(Digital Economy Association Taiwan,以下簡稱 DEAT)於昨( 31 )日舉辦「第四屆會員大會暨產業論壇」,邀請會員代表、產業領袖與公部門貴賓齊聚一堂,聚焦「數位平台+AI 新經濟:如何打造屬於台灣的 AI 產業生態系」主題,共同探討 AI 技術與平台服務融合所帶來的挑戰與契機。活動現場產官學齊聚、交流熱烈,展現平台經濟在 AI 時代下的多元動能。

以打造數位政策對話平台為願景,持續擴大政策參與角色
自 2017 年成立以來,DEAT 已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數位平台產業協會之一,會員涵蓋外送服務、共享運具、線上教育、租賃通訊等多元數位原生業者,提供全台民眾「食衣住行育樂」等日常所需服務。協會不僅協助會員凝聚產業共識,也積極建構跨部會與跨黨派的對話平台,持續倡議創新友善的法規環境。
隨著生成式 AI 與新技術加速演進,DEAT 也正式邁入新的發展階段。第四屆理事長劉于遜於致詞中指出:「協會從創會期招募會員與建立運作機制,到第三屆期間促進疫情後的會員重聚與政策重啟,第四屆的重點則是積極推動數位政策參與,期許協會能成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,作為政府政策參考與產業實務溝通的第一站。」
劉于遜強調,DEAT 匯聚的多為非傳統產業結構的數位平台企業,具備面對新型態產業治理的前瞻視角與實務經驗。協會未來將持續深化在制度溝通與法規調適上的角色,協助政府打造更具彈性、開放、並能兼顧創新與治理的政策環境。他指出:「我們的願景,是讓創新服務能有足夠的彈性空間在具實驗彈性的法治框架下發展,同時也回應政府對平台治理與社會企業責任的期待,奠定台灣數位國家發展的基礎。」

具體行動啟動:政策調查、倡議與產官連結
為實踐上述目標,DEAT 今年首度啟動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「六都數位政策調查」,預計建立具體的數位政策衡量框架,希望能替未來政策評估與討論建立一可長可久可量化的指標。協會也積極拓展與公部門的連結,過去一年已參與交通運價、非典型勞動者保障、資料治理、稅制調整、食品衛生規範等十餘場政策會議,並提出具體建議,協助政府理解平台服務的運作邏輯與實務挑戰。
目前協會有效會員數已近 40 家,並持續成長中。為深化會員服務與政策參與,秘書處也推動多項措施,包括產業工作坊、政策簡報製作、產業自律公約發起,以及串連國會友好立委的溝通網絡,建立多層次的產官學交流平台。

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:平台經濟驅動價值鏈重塑,盼協會扮演政策橋梁關鍵角色
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特別出席此次論壇並致詞,肯定 DEAT 自創立以來,在串聯平台產業、新創社群、公民科技與政策倡議力量方面的貢獻,持續推動數位轉型政策與創新治理發展。
部長指出,平台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驅動力,其典範轉移清楚展現在如 Uber、Airbnb 等企業身上,雖不擁有傳統資產,卻能透過數位平台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服務網絡,這些案例說明,平台型服務業正透過創新商業模式,重塑各行各業的價值鏈。
他也強調,面對 AI 技術的快速演進,台灣必須積極擁抱數位創新與新興服務模式,不僅導入科技,更要重構商業思維。平台經濟與 AI 的結合,將持續催生嶄新的應用場景與軟體服務。部長期許 DEAT 未來持續扮演政府與產業之間的關鍵橋梁,共同推動台灣新經濟體系的穩健成長。

重磅對談登場:AI 將催生一人創業與人機協作新模式、平台將為連結技術與人的核心本次論壇亦舉辦爐邊對談,由理事長劉于遜主持,邀請台灣飛躍天使創投合夥人簡立峰博士與 LINE 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,針對「AI 對平台經濟、產業發展與未來工作模式的深遠影響」展開深入交流。講者一致認為,AI 將成為平台經濟的新動能,而平台則是連結人、技術與服務的關鍵基礎。
論壇中談及 AI 已全面超越人類在「語言編碼知識」的處理能力,未來競爭力將取決於能否將 AI 從「答案」轉化為「行動」,企業必須重設工作流程,導入「Agent 化」的軟體服務,實現人機協作。他認為,AI 將催生數以百萬計的「一人創業公司」,讓個體憑藉 AI 工具完成過去需大量人力才能達成的任務,顛覆傳統商業規模。
面對人口結構變遷,簡博士表示,台灣正處於人口紅利的最高峰,進入高齡社會的前十年將是國家的「黃金期」。不同於過去日本與德國,台灣恰逢 AI 興起,有機會藉由技術應用延長黃金期、顯著提升生產力。他強調,高齡化將帶來勞動缺口,「機器人」將成為內需產業的剛性需求,而「外國人」則是台灣連結國際市場、強化平台能量的關鍵。
他進一步提出,應善用台灣的研發與製造優勢,發展「研發在台、生產出海」的彈性製造模式,以突破資源限制。同時,他呼籲政府將「軟體」置於 AI 時代「新十大建設」的核心,從半導體出發,串聯量子、光通訊、機器人與軟體平台,打造台灣面向未來的產業新結構。
陳立人執行長則以企業實務為例,分享如何內部導入 AI。他指出,LINE 正積極運用 AI 重塑工作流程,讓團隊從重複性任務中解放,轉而投入更有價值的創意與溝通任務。他也強調,LINE 有機會成為 AI 與消費者之間的智慧介面,主動預測與回應使用者需求。同時,他看好 AI 技術能賦能中小企業,加速台灣產業升級。他表示,儘管台灣在基礎層 AI 技術非領先國,但在應用整合與創新速度上具備優勢,能以靈活實力在全球競爭中開出差異化的花朵。
兩位與談人皆強調,平台未來不應僅聚焦單一商業功能,而應致力於「連接」,特別是「連接人」,因為即使技術再進步,AI 始終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。

理事長劉于遜強調,協會的會員涵蓋了全台灣超過 2,000 萬人口,是台灣民眾 365天、24 小時都會使用到的服務,所以我們對台灣數位政策的未來有長遠的想像。DEAT 將持續以「協力政府、推進產業、服務民眾」為核心目標,持續為數位平台經濟處理更多議題,在全球 AI 化浪潮中打造屬於台灣的制度優勢與產業競爭力。
Comments